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

选择字号【

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

2006/5/16 14:00:00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

(2006年4月20日)

 

深发〔2006〕9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特作如下决定:

 

一、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

1.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在物质循环上实现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发展路径、原则和目标。

2.发展循环经济是深圳实现新时期城市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深圳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随着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 “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各种制约,在紧约束条件下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有力保障,是深圳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设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客观要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3.清醒认识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和不足。深圳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主要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经济基础和公共财政实力较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坚实的资金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实力比较雄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能够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城市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率、收集量、产值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但与此同时,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也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不高,污染、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健全,重视末端治理而对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重视不足,资源回收利用组织化程度低,形式比较粗放,技术含量不高;三是产业门类比较单一,资源循环链的缺失环节较多;四是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4.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下定决心,立足长远,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坚持在紧约束下求发展,坚持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坚持不懈地推动循环经济大发展,使深圳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5.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模式,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发展理念创新、法制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动力,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务求实效,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形成深圳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6.发展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生态保障体系、制度创新体系和以水资源、能源及废弃物循环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基础设施体系。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0%;万元GDP水耗比2005年下降20%;万元GDP建设用地比2005年下降4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98%;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到2020年,全市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良性循环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市民综合素质和生态观念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得以确立,经济增长呈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蒸蒸活力,生态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国际化、循环型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7.构建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企业层面:依法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体作用。产业园区层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对产业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形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清洁型、节约型生态工业园。社区层面:以建设节约型社区为目标广泛开展节能、节水和废弃物分类回收工作,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设计新建社区;社会层面: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8.建立健全四项制度。一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付费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在废物回收、处理和利用中的责任和义务。二是绿色消费鼓励制度。引导公众树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三是项目生态化评审制度。有关部门在审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产业园区时,要进行生态化评审。四是统计与核算制度。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调整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 [2] [3]  下一页

点击:3295




  [关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