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选择字号【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法律责任问题的探索

2003/6/5 9:20:00


三、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概念和侵权的认定

计算机软件是相对于硬件而言的,即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包括计算机运行时所需要的各种程序、相关数据及其说明文档。

在国际上,以伯尔尼国际公约关于将计算机软件作为文字作品来保护的规定,已成为了世界各国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基本趋势。《著作权法》 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第三条规定将计算机软件、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示意图等纳入了作品的范畴。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具有民事权利最一般的特征。

1、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范围

《著作权法》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是指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人或者其受让者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各项权利。《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范围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而不延及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

(1)计算机程序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同一计算机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为同一作品。

(2)计算机软件的文档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文档是指用来描述程序的内

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发情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等。

如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

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主体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主体是指参加软件著作权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根据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1)公民

公民,即指自然人。公民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取得软件著作权主体资格:

1)公民自行独立开发软件;

2)订立委托合同,委托他人开发软件,并约定软件著作权归自己享有;

3)通过转让的途径取得软件著作财产权主体资格;

4)公民之间或与其他主体之间,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合作开发而产生的公民群体或者公民与其他主体成为计算机软件作品的著作权人;

5)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通过继承取得软件著作财产权主体资格。

(2)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往往需要较大投资和较多的人员。而法人则具有资金来源丰富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因而法人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重要主体。虽然软件开发的直接人员均为自然人,但著作权法肯定了代表法人意志,法人投资的法人作品,涉及法人单位可以享有软件著作财产权。

法人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主体资格一般通过以下途径:

1)由法人组织并提供创作物质条件所进行的开发,代表法人意志,由法人承担社会责任的;

2)通过接受委托、转让等各种有效合同关系而取得著作权主体资格;

3)因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主体发生变更而成为著作权主体。

(3)其他组织

其他组织是指除去法人以外的能够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其他民事主体,包括非法人单位、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联营等其他民事主体在某些情况下成为软件著作权主体。

3、计算机软件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受保护的软件必须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

即是说,一方面受保护的软件必须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创作,任何复制、抄袭他人

的、并非自己开发的软件不能获得著作权。当然,软件的独创性不同于专利的创造性。

一项程序的功能设计往往被认为是程序的思想概念,根据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概念的

原则,任何人可以设计具有类似功能的另一件软件作品。但是如果用了他人软件作品的逻辑步骤的组合方式,则对他人软件构成侵权。

另一方面,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软件必须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如存储器、磁盘、

磁带等计算机外部设备,或是纸张等其他的有形物,且是作者创作思想的一种实际表达,具备合理的逻辑思想,以正确的逻辑步骤表现出来,能实现软件的使用功能。如果作者的创作思想未表达出来,不可以被感知,或者毫无逻辑性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内容

(1)计算机软件的著作人身权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软件著作权人享有发表权和开发者身份权,这两项权利与著作权人的人身不可分离,其中开发者的身份权,不随软件开发者的消亡而丧失,且无时间限制。

(2)计算机软件的著作财产权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享有以下财产权:

1)使用权,即在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以复制、展示、修改、发行、翻译、注释等方式合作软件的权利。

2)使用使用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即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软件的权利和由此而获得报酬的权利。

3)转让权,即向他人转让软件的使用权和使用许可权的权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点击:16735




  [关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