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

选择字号【

印发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2007/6/13 10:09:00


 

  (11)生物遗传资源创新利用技术。

 

  重点研究:生物种质资源鉴评创新;大宗粮油作物、特色经济作物、园艺植物、畜禽、水产、林木、微生物等优良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技术。

 

  (12)动植物病虫害防治与农产品安全技术。

 

  重点研究: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人畜共患病监测防控技术;安全生产资料及高效安全种植技术;集约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农产品有害物快速检测新技术。

 

  (13)生态安全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重点研究:新型高效肥料开发及施肥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入侵有害生物预警防控技术;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14)主要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

 

  重点研究:大宗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粮油和特色作物深加工利用技术;南方特色果蔬深加工技术;畜禽产品深加工利用技术;水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食品安全加工关键技术。

 

  (15)农业装备技术。

 

  重点研究:种养机械化技术及设备研究;农产品加工设备研制;设施农业技术。

 

  (16)重大疾病防治与药物创新。

 

  重大疾病防治重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地中海贫血等广东多发性地方疾病机理和诊治技术,新药研制;艾滋病和人畜共患病等重大传染病;重大疾病早期预测、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重大药物创新重点:基因工程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生化药物、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实现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转变;药物新剂型及给药系统的制备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等。

 

  (17)中医药现代化。

 

  开展岭南道地药材的中药标准化种植(GAP)研究,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展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提取分析、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研制开发现代中药新药品种,力争在病毒性传染病(肝炎、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中风、老年痴呆、冠心病等)以及一些重大难治疾病、慢性疾病、亚健康等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疾病方面有所突破。开展广东名优特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重点是优化配方、改良剂型,提高疗效。

 

  (18)城市群污染治理。

 

  开展大气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等研究。

 

  (19)饮用水安全保障。

 

  重点开展饮用水源的生态保护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水处理过程中化学物质、生物质的安全转化及控制技术研究;强化常规饮用水净化的新技术、饮用水安全输配技术研究;饮用水安全评价方法和预警技术研究;加强饮用水源快速监测技术研究和仪器研制。

 

  (20)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重点加强汽车、冶金、重化工、装备、印染、水泥、电镀等重点行业的绿色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开展减少农药、肥料使用技术及其他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研究;研究循环经济方面的各种空间尺度物质流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产品生态设计、最小排放与生态产业园设计等循环利用资源的共性技术,开展循环经济园区的科技示范。

 

  (二)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前沿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专指建立在综合性科研基础上,处于当代高技术前沿,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起先导和推动作用的技术群体,具有知识、人才和资金密集等特点。

 

  1.信息技术。包括新一代网络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数字农业技术。

 

  2.生物技术。包括人类功能基因组技术、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和治疗应用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特色动植物功能基因组技术。

 

  3.纳米技术。包括纳米技术、纳米材料。

 

  4.先进制造技术。包括极端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技术。

 

  5.先进能源技术。包括氢能利用与燃料电池、天然气水合物的分析开采与储存转化利用技术、核能技术研究与核电工程。

 

  6.公共安全技术。包括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有害生物防控技术、非传统环境污染防控技术。

 

  (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前沿技术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促进各类资源有效衔接的运行系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重点支持公共(益)性科技研究,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科研院所和大学为依托、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本途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架构和新型创新体制。

 

  1.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促进企业成为自主研发创新、科技投入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增强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二是继续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建设适应创新需要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现有研发创新机构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组建研究开发院,从事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公共技术研究,培养一批产业和技术领军人才。三是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关系产业竞争力的重大工程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和标准。鼓励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支持企业或与科研院所、大学联合组建技术或产业战略联盟。支持和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建设广东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五是努力消除阻碍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因素,完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富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六是吸引跨国公司来粤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外资研发机构与我省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发活动,联合创建实验室、研发基地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点击:19152




  [关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