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

选择字号【

李毅中在科技日报发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署名文章

2009/10/14 10:40:00


 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下一步我们主要是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继续制定完成165项实施细则,加快落实规划涉及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坚持不懈抓好企业技术改造,用好技术改造资金,拉动企业和社会投资,做好项目的跟踪和督促检查,进一步总结经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三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品种、质量、品牌、服务为重点,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四是抓好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加强工业标准的制修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导作用。五是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六是加强工业、通信业运行监测监控,强化经济运行组织协调,确保完成国防重点科研生产任务,建立健全覆盖工业、通信业应急管理体系。七是选准切入点,加强试点示范,指导规范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八是协调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确保通信网络安全畅通。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在保增长的同时,把调整结构作为应对危机、抢抓下一轮全球经济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就工业和信息化部来讲,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工业领域的结构调整,主要包括行业结构调整、企业结构调整和以产品品种质量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抓好六个抓手:一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把技术改造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兼并重组结合起来,围绕改进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推动工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跃上一个新台阶。二是抓好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产业政策,加快技术标准制修订,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支持有优势的大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行业重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向“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集聚方向发展。五是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管理,促进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和改善服务,从而引导消费,提升消费结构。六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催生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

 (三)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实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们体会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以下六个内容:一是要坚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二是坚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回报;三是坚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资源约束;四是坚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发展;五是坚持以质取胜的战略方针,为社会提供能够引导消费、满足需求、质量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六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注重改善民生,保障劳动者生命和健康安全。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性工作。信息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推进“两化融合”,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企业、地区、行业三个层面选准切入点,抓好试点,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在企业层面,就是要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地区层面,就是要继续推动“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四个切入点,把促进“两化融合”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在行业层面,就是要推进行业信息共享,建立分行业的信息化评价评估体系。

  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任务。要加强战略谋划,在国家层面上实现军工与民用工业的规划衔接、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在运作层面上积极探索军民结合的市场化途径,使民口企业合理合法地参与军工任务;在技术层面上,逐步统一军民技术标准,推动军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和辐射。

  (四)大力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支撑条件,我们初步考虑选择信息通信、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产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6个领域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培育的重点领域。

  信息通信产业方面,重点培育和壮大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数字视听、软件业、数字内容、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群。

  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备等战略性发展需要的重大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设备、支线及干线飞机、高技术船舶等先进交通工具制造,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急需的数字化、绿色化重大装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点击:6625




  [关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