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

选择字号【

印发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2007/6/13 10:09:00


 

  5.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工程。

 

  围绕火炬计划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星火计划与星火技术产业带、专业镇及城镇化技术创新、地方科技能力建设与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民营科技园区等方面,加快科技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

 

  6.区域与国际科技合作工程。

 

  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重点合作创新计划,提高区域和国际合作项目的层次、水平和规模。

 

  7.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工程。

 

  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重点在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支持建设一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机构。

 

  8.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建设工程。

 

  深入开展软科学研究和战略规划研究,提高科技发展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加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的研究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9.知识共享工程。

 

  发挥广东科学中心等科普基地的作用;加强科技知识与科技成果的共享;加强科技培训与交流;加快农村科普和信息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

 

  10.军民两用技术工程。

 

  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动军用和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建设军民共用技术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我省企业参与国防科研项目建设;争取国防技术向广东企业转移并实现产业化。

 

  四、主要任务

 

  (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1.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1)信息与通信。

 

  发展思路:一是以通信产业为重点,突破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抢占战略制高点;二是加强面向制造业的专用技术研发,提高制造业生产水平;三是重视应用软件的研究,促进软硬件技术共同发展;四是加强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的研发,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优先主题: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构件化软件生产技术、Linux软件技术、嵌入式软件新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高速、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信息显示材料及元器件、核心芯片设计与制造。

 

  (2)先进制造。

 

  发展思路:一是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创新;二是重视重大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逐步实现国产化,提高装备设计、开发、制造能力;三是加强精密制造技术研发,逐步从引进转向出口;四是加快技术改造,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产品及关键技术,推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优先主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设备、机械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先进轿车与汽车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汽车电子技术、船舶技术与产品、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及设备、控制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检测仪器及科学分析仪器、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软件及集成化系统、制造业信息化和网络化制造共性管理技术、家电设计与绿色特性评估技术、石油化工制造关键技术、超高压输变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高端家电。

 

  (3)新能源与节能。

 

  发展思路:一是发展能源高科技,突破关键技术,开发新型能源,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二是开展节能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建设节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持。

 

  优先主题: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节能技术(包括工业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交通系统节能技术、水煤浆技术)、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生物质能的转化和利用技术、新型电池。

 

  (4)生物、医药与健康。

 

  发展思路:一是生物技术要坚持适度超前发展,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二是生物医药以新药研制为重点,从以仿制为主转变为重视自主创新,重视中医药研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三是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从重诊治到重预防,重视城乡社区卫生保健研究。

 

  优先主题: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备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技术、生物医学材料、人口调控与生育调节技术、重大疾病防治技术。

 

  (5)新材料。

 

  发展思路:一是研究开发满足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及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二是积极应用纳米技术改造传统材料性能,提高基础材料技术水平;三是围绕炼油乙烯产业发展,依靠创新带动下游精细化工和专用材料产业;四是发展绿色材料设备工艺技术,加强环境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优先主题:超大容量信息储存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新型电子陶瓷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轻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材料性能、寿命预测与失效分析、超细粉体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

 

  (6)现代服务业。

 

  发展思路:一是以信息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服务业技术含量,提高服务业附加值;二是建立面向服务业的信息网络,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以及现代传媒、现代医疗服务;三是优先发展现代金融业和协同电子商务等生产服务业,提升国民经济质量;四是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重视以设计等为重点的创意产业,壮大综合技术服务业,优化三大产业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点击:19162




  [关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