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

选择字号【

印发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2007/6/13 10:09:00


 

  二、生物技术

 

  前沿技术5:人类功能基因组技术

 

  重点内容:大规模、高通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基因-蛋白质功能分析技术平台体系,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实验系统。人类重要功能基因分离、克隆技术。

 

  前沿技术6: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和治疗应用技术

 

  重点内容:可以治疗诸多重大疾病的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和治疗应用技术;畜禽胚胎干细胞和具有重要功能成体干细胞的分离、克隆、建系、鉴定和定向诱导分化,以及体外构建组织器官,进行细胞和器官移植等技术。

 

  前沿技术7:生物反应器技术

 

  重点内容: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载体,通过分子重组技术,将编码功能蛋白的有效基因导入生物中,形成“分子工厂”,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理活性物质、营养素、药物、疫苗等。生物反应器的高效生产技术。

 

  前沿技术8:特色动植物功能基因组技术

 

  重点支持:(1)特色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选择1~2种热带亚热带特色的动物或植物为材料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构建其分子遗传图谱;定位与克隆动植物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营养高效等重要经济性状关键新基因,阐明这些新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2)转基因动植物育种。针对广东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动植物,以转基因手段从分子水平创造新种质。以有效可操作的基因为主,重点开展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营养高效等重要经济性状转基因研究,关键是建立高效的动植物基因转化技术体系。

 

  三、纳米技术

 

  前沿技术9:纳米技术

 

  重点内容:在信息技术领域,纳米技术将使存储和逻辑装置进一步小型化,开展纳米电子学研究,重点研究新一代纳米电子器件工作原理、纳米结构加工与集成技术、纳电子器件支撑材料研究;在材料领域,应用纳米技术对材料特性进行改进,开发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建筑和运输等领域的新产品;在卫生和生命科学领域,纳米技术使基因对免疫系统进行控制,解决与免疫系统功能发挥相关的问题等。

 

  前沿技术10:纳米材料

 

  重点内容: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自组装和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结构、优异性能及其调控机制,纳米结构新型功能材料,利用纳米复合材料改造传统材料和产品,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信息等领域的应用。

 

  四、精密制造技术

 

  前沿技术11:极端制造技术

 

  重点内容:(1)亚微米到纳米级的微细加工技术如集成电路纳米级微细加工技术、超薄膜生长技术等;(2)精密成形制造及超精密加工技术、大型及关键零部件、特种材料等成形及加工技术;(3)复杂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4)生物制造技术及先进的激光加工技术等。

 

  前沿技术12:超高速加工技术

 

  重点内容:(1)超高速切削与磨削机理研究。(2)超高速主轴单元制造技术研究。包括主轴材料、结构、轴承的研发;主轴系统动态特性及热态性等。(3)超高速进给单元制造技术。包括高速位置芯片环的研制;精密交流伺服系统及电机的研究等(4)超高速加工用刀具与磨具制造技术。研发各种超高速加工用刀具磨具材料及制备技术。(5)超高速加工测试技术研究。包括超高速加工机床主轴单元及辅助单元系统等功能部位和驱动控制系统、工件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等在线监控技术。

 

  五、先进能源技术

 

  前沿技术13:氢能利用与燃料电池

 

  重点内容:制氢技术和储氢材料。(1)储氢合金,包括研究高容量镁基储氢合金,重点研究制备技术、气固储氢的容量、热力学性能、动力学性能和循环储氢性能;(2)金属化合物储氢材料,包括NaBH4、NaAlH4和氮化锂等金属化合物,重点研究其气固储氢的容量和循环储氢性能,力争达到燃料电池用氢源的要求;(3)非金属储氢材料,包括纳米碳管、超级活性炭和硼化氮纳米管等非金属材料,重点研究其储氢机理、容量稳定性和循环储氢性能;(4)新型膜材料、新型催化剂、新型极板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密封技术、催化剂、控制与集成技术等。

 

  前沿技术14:天然气水合物的分析开采与储存转化利用技术

 

  重点内容:(1)珠江口外深海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条件及分布特征。(2)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预测和评价方法。(3)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开采和试开采技术。(4)天然气水合物储运、储藏和利用技术。(5)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环境效应对我省的潜在影响和对策。

 

  前沿技术15:核能技术研究与核电工程

 

  重点内容:(1)核电设备的国产化。重点加强核级设备制造能力、规模、专业化建设;加快核岛和常规岛承压设备的制造和供货本地化进程;省内铀资源开采、核燃料生产、乏燃料和中低放废物储存和处置的可行性研究。(2)核电工程设计和建设。加强核电站设计核心技术能力建设,完成CPR1000标准设计和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掌握岭澳二期数字化仪控系统的设计、建设和验证能力;引进、消化和吸收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加强核电站工程核心技术能力建设,重点研究和掌握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半速机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特点;优化CPR1000工程施工管理,研究和全面掌握CPR1000核电站调试先进技术;加强多基地核电站运营共有技术的研究,重点掌握CPR1000首炉18月燃料循环设计技术和实施能力;掌握核电站严重事故管理技术,研究严重事故管理工程改进和工程实施技术方案;掌握概率安全分析技术,在核电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中推广使用;完成状态法应急运行规程的相关研发,并在核电项目中推广使用;(3)先进核能技术。重点跟踪参与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参与部分高能物理(散裂中子、中微子实验)研究项目;开展乏燃料后处理技术路线和可行性方案研究;引进吸收医用加速器技术;核电站海水淡化技术和应用;高温气冷堆制氢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点击:19163




  [关闭]  [返回首页]